针对我国目前原油破乳剂的使用和研究现状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新型高效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显得愈来愈紧迫 比较国内外破乳剂的发展:杰出的降粘剂① 在具有新的化学结构的破乳剂研究方面,国内研究的比较少,非聚醚型聚合物破乳剂有望逐渐取代聚醚型破乳剂。②尽管已意识到聚醚型破乳剂在生产和应用中的不足,但由于单剂品种少,新类型破乳剂开发难;而复配破乳剂由于能低温破乳,用量少,节省热能,快速破乳,提高设备处理效率,扩大破乳剂对原油的适用范围,克服破乳剂专业性过强这一弱点,正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各科研单位仍将以复配破乳剂研究为主,而且.目前情况下复配也是解决破乳剂专一性的最有效办法之一。降粘剂哪家好对污水(o/w型乳液)的破乳处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领域国内应投入较大力量进行研究。
原油破乳剂的机理是相转移一反向变形机理。加入破乳剂后发生了相转变,即能够生成与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类型相反的表面活性剂(反相破乳剂)。这类破乳剂与憎水的乳化剂作用生成络合物,从而使乳化剂失去了乳化性能。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破乳剂有许多的机会碰撞乳状液的界面膜,或吸附在界面膜上,或排除替代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击破界面膜,使其稳定性大大降低,发生了絮凝、聚结而破乳。原油乳液通常出现在油的生产和精炼中。世界主要原油以乳液的形式生产。乳液由至少两种不混溶液体组成。其中一个悬浮在具有非常细的分散体的液体中,例如约1mm的直径。这些液体中的一种通常是水,另一种通常是油。油可以细分散在水中。在这种情况下,乳液是水包油型的。水被称为连续相,油被称为分散相。相反,如果油是连续相,并且水是分散相,则该乳液被称为油包水型。大多数原油乳液属于这种类型。
生物驱油剂是生物类驱油产品,主要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发酵液为主 剂、石油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为助剂复配的油田增产原油产品。该产品是一种水一溶性产品,其中的生物大分子具有粘弹性,能增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在油 层中具有封堵、变形、运移、再封堵的特性,可实现从水井到油井的全过程调剖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高的表面活性能力,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两种综合 特性大幅度的提高了原油的产率。产品同时具有环保、廉价、注人施工简单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生物驱油剂基本主成,分析了生物驱油剂驱油原理及驱油过程特点, 探讨了适用油层范围及选井条件,浅谈了室内实验检测方法及结果,阐述了产品各项指标及包装,提出了应用前景。
驱油剂,(oil-displacing agent),一种在石油钻探开采时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助剂。中文名 驱油剂 外文名 oil-displacing agent 常用驱油剂 聚合物型驱油剂 用 途 提高原油采收率 常用的是聚合物型驱油剂。如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用0.05%的水溶液能渗入油层岩隙而多出油20%~30%,大致每用1kg驱油剂可以多出原油10桶(1590L)。 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醇配成的微乳液)的分段驱油,能将岩层毛细管中的原油驱替出来,收效几乎100%。
按分子结构可把化学破乳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当原油破乳剂溶于水时,凡能电离生成离子的,称为离子型破乳剂;凡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的,称非离子型破乳剂。离子型破乳剂按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离子电性,还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等类别。早期使用的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等属于对原油脱水效果较好的阴离子型破乳剂,价格低廉,但用量大,约1000mg/L,脱水效果不太稳定。非离子型化学破乳剂是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基本有机合成原料为基础,在具有活泼氢起始剂引发下、有催化剂存在时,按照一定程序聚合而成。原料配比,操作条件、分子量大小等参数,都可以在合成时人为控制。分子量都在1000~10000之间,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脱水效果。
切削液是一种在金属切、削、磨加工等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质、变性发臭,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就会变成废水。此类废水一般要经过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才可能达标排放,我司破乳剂主要应用于预处理阶段,作为除油的选择。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乳化油,必须通过破乳的方式才能去除乳化油,从而有利于后续处理。
公安备案号:冀公网安备13098302131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