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剂是破坏乳液状液体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以达到分离乳液中的相的目的。原油破乳是指使用破乳剂化学作用将乳化油水混合物在油水分离后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确保原油外水含量标准。有机相和水相的有效分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破乳剂,消除乳化形成一定强度的乳液界面,实现两相分离。然而,不同的破乳剂具有不同的破坏有机相的能力,破乳剂的性能直接影响两相分离效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是使用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从青霉素发酵液提取青霉素,发酵液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菌丝体等复合物,提取有机相和水相界面不清楚,显示乳液面积的一定强度,对成品的产量影响很大。为此,必须使用破乳剂破乳,消除乳化现象,实现快速有效的两相分离。
驱油剂专用聚丙烯酰胺目前,中国作为水溶性聚合物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天然聚合物和两种改性产品。聚丙烯酰胺作为常用的油浸剂,在低盐度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排油效果。天然聚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及其种子,或通过微生物发酵,如纤维素。其中,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聚合物,也称为生物聚合物,如黄原胶,除了聚合物以外的天然聚合物,是由工厂生产的化学原料生产的,如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类似。目前,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黄原胶和改性聚丙烯酰胺是广泛使用的聚合物驱油剂。早期使用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等。
新型环保驱油剂让调驱成本大幅下降。杨昌华介绍说,含油污泥没有原料成本,制成轻质碳酸钙填充到凝胶颗粒中,使每吨调驱剂生产成本下降1000元。一旦大面积推广,至少可以使中原油田调剖费用降低10个百分点。据了解,通过优化调整配方,中原油田将含油污泥制成高效环保驱油剂——含油污泥凝胶颗粒,并将其规模应用于老油田注水开发。截至目前,该油田先后在45个井组应用该驱油剂,累计消耗含油污泥700多吨,增油近4000吨。昔日落地为害的含油污泥正成为调驱增油的“香饽饽”。长期以来,中原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伴随含油污水处理,一直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含油污泥,如不妥善处理,会污染周围环境。油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采用烧石灰、铺路、固化等方法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取得了一定效益,但费时费力,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实践中他们总结出:好的办法是它从哪里来就让它回到哪里去。2012年年底,通过技术攻关,中原油田在制作调驱剂凝胶颗粒的过程中,成功将含油污泥中钙质、泥质成分制成凝胶填料用轻质碳酸钙,很好地解决了污泥处理难题。按工艺配比计算,如果设计含油污泥凝胶颗粒年生产能力1万吨,每年可消耗含油污泥近 6000吨,为含油污泥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驱油剂是一种在石油钻探开采时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助剂。 常用的是聚合物型驱油剂。如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用0.05%的水溶液能渗入油层岩隙而多出油20%~30%,大致每用1kg驱油剂可以多出原油10桶(1590L)。 近年发展起来的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醇配成的微乳液)的分段驱油,能将岩层毛细管中的原油驱替出来,收效几乎100%。驱油剂已进入产业化前期研究阶段,预计在近两年投产,并分别申报了一种含氟羧酸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效表面活性剂及其合成方法,一种含氟烃基磺酸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合成方法,一种含氟烃基羧酸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四项发明zhuanli。
在石油采油工业,三次采油流程中,PAM聚丙烯酰胺充当驱油剂,因为其有着良好的水溶性,粘度高,可以降低驱替液的流度,增大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相比其他高分子聚合物更有优势。杰出的驱油剂PAM聚丙烯酰胺作为驱油剂的几个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高分子PAM聚丙烯酰胺可以使水相溶液的粘度极大增高,增加了注入水的渗透阻力。石油原油层对PAM聚丙烯酰胺链状分子具有吸附和捕集的作用,从而降低了高、中渗透层、水淹层的渗透性,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2、PAM聚丙烯酰胺使油层水相粘度的增大和水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使得后续注入的流体可以转入未波及的油层条带,使低渗透层、低水淹层的吸水率增大,扩大注入水在油层面的波及范围和油层纵向的水淹厚度,提高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3、PAM聚丙烯酰胺降低了水油流度比,有效的减少了指进现象。驱油剂厂家实际效果表面,注入一吨PAM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原油增产量达到150吨以上,提高采收率高达10%。所以PAM聚丙烯酰胺在石油采油工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发明涉及以天然混合羧酸盐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原油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天然混合羧酸盐由油脂下脚料皂化处理而得;成分为动物油皂、花生油皂、大豆油皂、棉籽油皂、茶皂素等;将其与相应各种助剂按比例复配可得两大类驱油剂;单井吞吐驱油剂I和ASP复合驱油剂Ⅱ;根据原油酸值高低需对配方加以调整。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驱油效果好,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公安备案号:冀公网安备13098302131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