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保驱油剂让调驱成本大幅下降。杨昌华介绍说,含油污泥没有原料成本,制成轻质碳酸钙填充到凝胶颗粒中,使每吨调驱剂生产成本下降1000元。一旦大面积推广,至少可以使中原油田调剖费用降低10个百分点。据了解,通过优化调整配方,中原油田将含油污泥制成高效环保驱油剂——含油污泥凝胶颗粒,并将其规模应用于老油田注水开发。截至目前,该油田先后在45个井组应用该驱油剂,累计消耗含油污泥700多吨,增油近4000吨。昔日落地为害的含油污泥正成为调驱增油的“香饽饽”。长期以来,中原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伴随含油污水处理,一直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含油污泥,如不妥善处理,会污染周围环境。油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采用烧石灰、铺路、固化等方法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取得了一定效益,但费时费力,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实践中他们总结出:好的办法是它从哪里来就让它回到哪里去。2012年年底,通过技术攻关,中原油田在制作调驱剂凝胶颗粒的过程中,成功将含油污泥中钙质、泥质成分制成凝胶填料用轻质碳酸钙,很好地解决了污泥处理难题。按工艺配比计算,如果设计含油污泥凝胶颗粒年生产能力1万吨,每年可消耗含油污泥近 6000吨,为含油污泥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加入破乳剂:将破乳剂加到原油乳状液中,让它分布在整个油相中,并进入到要被破坏的乳状液水滴上。破乳剂渗入到被乳化的水滴的保护层,并破坏保护层。油溶性的破乳剂以分子状态分布于油相当中,它向乳化水滴表面层的移动是纯粹的分子扩散运动。水溶性破乳剂则首先要从水相进入油相,在油相中进行再分配以后,再扩散到乳化的水滴上。因此,原油破乳剂它进行了两种扩散,即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这就是水溶性破乳剂脱水时间长于油溶性破乳剂的主要原因。
近日,我院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专项课题组成功研发出“海洋石油污染高效快速处理剂”,并申报四项发明zhuanli。石油是海洋环境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由于清除海上溢油的方法落后,容易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针对该问题,我院教授和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老师、研究生组成专项课题组,并与江苏理文集团正式在 “海洋油污染快速处理和回收技术” 项目上开展合作,进行科技攻关。2016年,双方共同研发出“海洋石油污染高效快速处理剂”。该驱油剂使用后能快速将漏油吸进油箱,具有应用和产业化前景。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驱油剂含有含氟甜菜碱类化合物,回收速度为55cm/4s,比目前国际通用的驱油剂快3-7cm/4s,回收率高达99.8%,可满足海洋石油开采与运输的需求。此外,在实现产业化目标后,预计中海油及沿海城市将将其应用作为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物资储备,还可将其作为高科技出口产品,远销海外。
与离子型相比,非离子型化学破乳剂有如下优点:(1)用量少。剂量约为20~50mg/L;(2)不产生沉淀。一般不会同油水混合物中的盐类和酸类起化学反应,在管路和设备内产生沉淀;(3)脱出水中含油少。非离子型化学破乳剂仅破坏W/O型乳状液,破乳时一般不生成O/W型乳状液,脱出的水清澈,水中含油少;(4)脱水成本低。虽然非离子型破乳剂的单价较高,但用量仅为离子型破乳剂的几十分之一,故使原油脱水成本降低。由于非离子型破乳剂的上述优点,在原油脱水中已取代阴离子型破乳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溶解性能,非离子型破乳剂可分为水溶性、油溶性和部分溶解于水、部分溶解于油三类。(1)水溶性破乳剂,可根据需要配制成任意浓度的水溶液。(2)油溶性破乳剂的特点是不会被脱出水带走,且随着水的不断脱出原油中破乳剂的浓度逐渐提高,有利于净化原油水含率的继续下降。油溶性破乳剂的分子量较水溶性大,净化油的能力比水溶性高,但有时脱出水含油率稍高。(3)部分溶于水、部分溶于油的破乳剂能增加使用的灵活性。
驱油剂,一种在石油钻探开采时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助剂搜索。专业的除氧剂常用的是聚合物型驱油剂。如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用0.05%的水溶液能渗入油层岩隙而多出油20%~30%,大致每用1kg驱油剂可以多出原油10桶(1590L)。 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醇配成的微乳液)的分段驱油,能将岩层毛细管中的原油驱替出来,收效几乎100%。增油剂是一种高性能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充分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蜡等重质成份的析出在地层中沉积成垢的堵塞。除氧剂哪家好该产品适用于油田三次采油增产增效,具有清除有机堵塞物、恢复地层渗透率作用,增加油井产能。
公安备案号:冀公网安备13098302131343号